找到相关内容888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重视?原因何在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,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,使行者内心不迷惑,我们修行的过程,生死能不能解脱,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,在八正道(巴利语ariya-magga)中,正见就排行第一。   六祖坛经云:‘正见名出世,邪见名世间。可见出世与世间,只凭著正见之有无,是故,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,来正见佛法,以达成解脱之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0101208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重视?原因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答: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,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,使行者内心不迷惑,我们修行的过程,生死能不能解脱,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,在八正道(巴利语ariya-magga)中,正见就排行第一。 六祖坛经云:‘正见名出世,邪见名世间。可见出世与世间,只凭著正见之有无,是故,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,来正见佛法,以达成解脱之彼岸。&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22094737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带业往生后是否还要受报?

      李炳南居士答:善业和恶业都要有缘分才会开花结果,西方没有恶缘,只有善缘,因此只会促进自己道心增长,断尽一切疑惑,哪里还会受报呢?要受报应也是出世证果的报应,决不像世间众生因业力牵引在轮回中受尽痛苦,毫无自主的权力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净土|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13360419105.html
  • 体光法师语录

    。老和尚的平实语言如醍醐灌顶,让我从迷梦中醒来般感觉。滋录下几则以备忘记。  一,世间法与出世法的区别  世间法与出世法有什么区别呢?没别的,就是我们对这社会上的一切,有染有爱,有贪心,有瞋心。这样你做的一切啊,就是世间法,而我们这些和尚,持戒坐禅,没有染没有爱,要成就戒定慧三无漏学 ,这就是出世法。这一切的行动,思想上没有染,没有爱,所做皆办,俱诸佛法。那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要离开家呢?因为那是世间...

    体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173611.html
  • 心源法师著:人间佛教

    缅甸、老挝、泰国、东埔寨以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;开放一派比较注重接近群众,认为佛教应该打破保守呆板的局面,主张用出世的精神,做入也的事业,用出世的解脱智慧利益世间,它提倡佛教生活化,这就形成...所谓士农商贸,这是台湾佛学山星云大师所提出并实践的人间佛教。不容否认,佛教入世要有很高的出世境界做指道,否则,过分的入世,又违背了佛教超越解脱出世的原则,如何出三界了生死,不都成了空中楼阁,但是传教者...

    心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4154227.html
  • 正确理解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”

    智慧的妙用。我们凡夫却要做到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并不是那么容易的,所以要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”,时常观照自己。  其三、从入世与出世的关系上说,入世不是要堕回放纵声色的状态,而是让众生将世俗的任何诱惑,都当作实践佛法的对象。没有入世,也就谈为上出世出世并不是指消极避世或者回避现实,而是指真心想要证得无上菩提,获得彻底的解脱。所以入世修行要保持出世之心。总之,修行离不开入世,也无须分出世与入世,世俗是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481538.html
  • 问: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须出家吗?

    ldquo;出家”的本意是“出世”。出家要改换姓名和仪容服饰,改变贪嗔痴妒邪见等世俗思想意识,受戒持戒。僧戒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梵行,即戒除男女事,同时若犯了杀生戒、淫戒、偷盗、妄言等,就不能称作出家人,也无资格穿僧衣,向别人传戒。出家人必须是思想上出世,若思想不出世,虽身在寺中,也和在家俗人没有什么区别。若身穿僧衣而不守僧戒,做假僧人,享受信徒供养,其罪更深重。...

    佚名

    出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21395132424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吸引研究生前来了解佛教文化

    世间的淡泊、平静、安详。” 在听闻可慧法师宣讲《从入世的生活谈到佛教出世的生活》后,西南大学古汉语专业的某研究生如是说道。 此次周末讲法,可慧法师开示世俗生活的四大特点,分别是以物质、感情、人群...的,不能长久和平共处,根身是无常的,只有出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安乐!佛法是圆融的,出世生活不一定非要出家,在家也可以出世。 对于此次前来华岩寺尤其是现场听闻法师说法,她感悟很深的说:“法师的开示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|研究生|佛教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1938587143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佛法与世间法,是二是一?抑可以并行?

      问:佛法与世间法,是二是一?抑可以并行?   月溪禅师答:是一,世间法即是佛法,佛法即是世间法,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自性遍满世间,出世而言,菩提心为本,大悲心为用,至于不故杀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、不偷盗,五戒等,都是佛法也是世法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62411052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定业难逃,虽释迦佛尚受金枪马麦之报。何以袁了凡能挽回定业。是否当时袁了凡善业已经成熟,故能现此挽回定业之现象。

    问:定业难逃,虽释迦佛尚受金枪马麦之报。何以袁了凡能挽回定业。是否当时袁了凡善业已经成熟,故能现此挽回定业之现象。   范古农答:业性本空,安有定业。金枪麦之报,释迦世尊为增上慢人示现方便耳。袁了凡既能转业,即是不定业矣。又可说世间法有定业出世法无定业也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444312688.html